一个学围棋的孩子成长史:我用20年才明白,收获最大的是什么……
在成长过程中
一起分享专业、实用、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
大手牵小手,幸福向前走!
作为一个总有干货和惊喜的公众号,大手牵小手 经常受到家长们的点名约稿,希望我们写写某一领域的干货。
比如,围棋。
对围棋感兴趣的小朋友很多,但这条路要怎么走,仍然需要听听业内专家的点拨。
大手牵小手 有一个庞大的名师智囊团,所以今天,手手君就请来一位专业棋手、也是上海知名的少儿围棋老师姚佳慧,分享一下她的成长经历与孩子围棋启蒙的心得,希望能帮到更多小朋友。
姚佳慧,国家一级运动员,2011获得第二届全国智运会围棋业余女子组第三名,2014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应氏杯围棋赛团体冠军、个人冠军,2015年代表中国赴日参加世界大学生围棋王座战,2019年通过全国定段赛成年女子组晋升为职业初段。
打比赛之余,开设上海思涵围棋教室,致力于青少年围棋推广。
三十而励,在时光的洗炼,时代的铿锵中,我们不断更新对世界、对生命提问的能力;
三十而立,我们从每一则寓言里,辨认自己,也认识他人的内心、他人的真理。
——《乘风破浪的姐姐们》
这是我最近在追的网综的导语,每每听到,内心总是感慨万千。
回想自己,幼年学棋,3年后进入省队,十多岁孤身赴京在道场求学,一次次冲段失败后回到大学,终于在大学毕业多年后的30岁,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职业领域。
谨以本文,分享个人的心得,与各位正在围棋领域乘风破浪的少年们一起共勉。
01
学的是什么
培养的又是什么
经常有身边的家长和朋友问我,学习围棋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?
多年以来,我自己也曾许多次思考过这个话题。
专注力、独立性、计算力?每过一段时间,也许自己的感悟也会不一样吧。
作为“琴棋书画”的代表者之一,围棋是黑白双方共同完成的策略性游戏,自有其天然的规则和特性。小小方寸之地,纵论黑白生杀。
既然是两人共同完成,且彼此又是相互对抗,这就引申出围棋的一个重要概念:同理心,即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。
无论是启蒙不久的学生,还是业余高段的学生,我经常告诫他们,切不可一厢情愿只思考自己的下法,要尽力为对方而想。这种换位思考的习惯影响的不只是棋盘上的输赢,更有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说到棋盘上的输赢,胜利者欢喜,失败者沮丧,孩子们面对输赢时,更是天性毕露。
想赢怕输是人之天性,但失败恐怕更是棋人之常情。相比“琴书画”而言,围棋充满着对抗,对孩子来说,甚至还有些残酷,但这也不啻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。有人称作挫折教育,有人称作心理建设,总之坚持学习围棋的孩子,往往心理素质都比较强大。
02
成长中的失利
和一次次逆袭
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,培养培养兴趣,和走专业路线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我想以自己的人生经历,给各位家长一些参考。
1998年,我8岁,这一年的某一天,我走进了有趣的黑白围棋世界。
最初,是因为兴趣使然,父母试着把这个作为我的爱好培养。而启蒙阶段的我也确实非常痴迷这个游戏。
现在回过头来看,围棋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,虽然练习围棋和比赛占用了一部分学习时间,但是围棋对于逻辑思维、专注力、大局观的提高,是非常有帮助的,而这也反过来促进了学习。
可能是因为本身在围棋上有点天赋,也可能是因为兴趣比较浓厚,总之,启蒙3年后,我们有了走专的想法。
2001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接触到了职业棋手,从此改变了命运!
11岁,孤身一人,离开父母开始了专业的求学之路。小学毕业后选择了休学。
这是一步险棋,并不适合大多数小朋友,但从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来看,这或许就是我的棋风——执着。
一个选择走专的人,是要有点“一根筋”的执着的,不怕放弃、不怕失败,不瞻前顾后,因为只要多想一点,就不敢走出这一步。
在外求学的日子,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,时越(九段),柯洁(九段),於之莹(六段)等……
我的家庭条件比较普通,所以在北京道场得到老师照顾,经常在周末去给低年龄的小朋友做陪练,算是勤工俭学。而当时我负责陪练的小朋友里,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柯洁。当年我比他稍强,但这位小小少年日后成为世界第一,也说明了走专的不易和竞争的残酷。
生活并不是小说,没有那么多奇迹可言。能到世界冠军的毕竟只是极个别,大部分同学都是在这条路上慢慢定段成功,完成梦想,成为职业棋手,有了自己的成就。
而我,在求取职业段手的道路上却一直跌跌撞撞。
围棋是一项非常残酷的竞技运动,不是“努力就有回报”。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拼搏中摸爬滚打,在20岁这一年,我仍然没有推开职业棋手的大门。
由于年龄限制,已经超龄的我不得不结束职业生涯,回到时隔十年的校园。
顺便解释下,虽然小学毕业后暂时休学,但我并没有停止文化课的学习;而且因为高校有运动员特招的政策,凭文化课成绩+围棋成绩排名录取,围棋是笔试+比赛,当时我得了第一名,所以被一所大学录取了。
虽然进了大学,但这么多年都没能成为职业棋手的遗憾,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。
有很多人问我,是不是后悔过走专。
我仔细想过这个问题。但事实上,如果一个人是真的痴爱一样东西,很多的磨难和辛苦,是可以自己慢慢消解的。
围棋真的是让人痴迷,无论经历过多少次失败,我都又再次重新站起来。少年的我,从未有过一刻想要放弃。
命运总是弄人,或许也是好事多磨。刚入学不久,围棋定段赛迎来了改革,年龄扩招到25岁。但是由于种种因素,大学期间只在第一年争取到参加定段赛的机会。
本以为人生迎来了转机,但这一次,我在一盘至关重要的对局中半目惜败,再一次倒下。
后面两年,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应氏杯,2013年团体第二、个人第三,2014年团体冠军、个人冠军。获得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王座战的机会。
科普一下,获奖和定段不一样。虽然屡屡获奖,但在定段成为职业棋手的路上,我却很不顺。
2015年大学毕业,还有最后一次参加定段赛的机会,拼搏到最后的结果,也只是获得了一级运动员的资格。只能再次和梦想说再见!
虽然在大学前和大学期间,我也一直兼职围棋教学,但是这次,看来是只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围棋老师,和职业棋手无缘了!
2015年定段赛结束后,我和先生全心投入创建自己的工作室,这家名叫“上海思涵围棋教室”的工作室承载了我们的理想和心血,我们投入了全部精力,把每个孩子教好,这也寄托了我的心愿。
但没想到,2018年,围棋届的再次改革又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。
这一年,对所有年龄段的棋手取消限制!所以,我又可以回到一直拼搏的黑白世界。
但是,这一年,我过得很痛苦。
也许是一次次的失败,让自己遍体鳞伤;也或许是平静的教学生活,磨平了我那颗争胜负的心。更或许是只想逃避,总之,这一年,我在挣扎和懊恼中徘徊。
但或许,热爱围棋的人,真的就是那一颗棋子,渺小而顽强!
2019年,我下定决心,回来了!
整装待发,孤注一掷,永不言弃!这或许是我第一次拿起棋子时,就已经注定了人生要走的路。
29岁这年,我代表上海市体育俱乐部参加全国围棋定段赛成年组,录取人数百分之10。由于成年女子组人数较少,录取人数为2人。
第一局,我的对手是一名领队,我输了,很多人感觉到无奈,或许这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吧。
很多关心我的朋友都说,不再关注这个组别。因为第一轮的失利已经让我在本次比赛中命悬一线,九死一生!
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——
在黑白世界,我们是孤独的,但我们也是最顽强的。经历过千百次的成功与失败,每一次,我们都要自己站起来!
在接下来的六轮比赛中,可能用尽了我一生的运气和力量,全力以赴的放手一搏!
逆袭成功,成年组第二名,定段!终于成为一名职业棋手。
整整20年的梦想,在完成的那一刻,我并没有想象中的兴奋。
人生,有得必有失!而围棋十诀的第一诀则为:不得贪胜!
回想当初,多少次失败都是因为想再多赢一些,大学让我开阔视野,婚姻让我体验生活,胜负让我更加坚韧。
此时的我,终于做到了围棋教会我的平常心!
这也是我第一次把自己的经历原原本本写下来,它可能不是一个成功者的故事,但却是一个很真实的热爱围棋的孩子的成长史。
与 大手牵小手 的朋友们共勉。
03
AI完胜的年代
依然鼓励孩子学棋
说完了自己的成长经历,再回答几个经常被家长们问起的问题。
比如,为什么在AI棋手完胜人类棋手的今天,我还是鼓励孩子们学习下棋?
提及AI,不论是围棋小白或是围棋大咖,无人不知“天下无敌”的AlphaGo。自2016年以来,随着AI的不断更新换代,人类对计算机屡战屡败,甚至出现人类世界冠军被AI让子且难获一胜的惊愕结果。
许多人由此也开始质疑,围棋是否真的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智力游戏。
其实我想说,先不论难度几何,事实上围棋是计算机攻克的人类最后的一块阵地。
早在20多年前,国际象棋软件“深蓝”就已经击败人类世界冠军,而相信从那时起,肯定也有数不清的计算机团队把“枪口”瞄准着围棋,围棋以其复杂性和多变性,又孤独地坚持了20年,终究为世界顶尖科技超越。
换个角度,这其实也是好事,相比AlphaGo横空出世时的震惊,现在人们似乎已慢慢习惯了人工智能这个“天敌”。
人类发明了汽车,不是为了和汽车赛跑,而且是让其为我们服务,AI也是如此。
对于大多数启蒙和初级阶段的孩子来说,AI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,只有对高水平棋手来说,AI可以起到辅助性教学的作用。
一切的一切终究还是离不开人本身的思维,所以最强大的武器,终究还是我们的大脑。
学习围棋,不是为了和电脑对弈,而是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,体验乐趣,也更好地成长。
04
选机构和老师时
更应该看重什么
如何选择机构和老师,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家长。
有的人选择离家近,有的人选择机构名气大,有的是熟人介绍等等。其实无论哪种渠道,都各有其合理性。
从个人的角度,我觉得寻找围棋教师有一点特别重要,就是负责教孩子的具体老师,本身的责任心一定要足够强。一名围棋老师,既要有技术水平,也有教学水平,两者的有机结合产物即体现在对孩子的责任心上。
另外,班级人数不宜过多,否则老师精力有限,课后老师是否与家长有效沟通,亦是重要的参考指标。
05
不懂围棋的家长
怎么帮助孩子学棋
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,可能自己并不懂棋。
有部分家长也是跟着孩子一起学习的,在初期的时候,可能还可以辅导一下孩子,但是慢慢地,家长就会发现自己跟不上孩子学棋的节奏了,只能将孩子学棋的所有希望寄托在棋校老师身上。
对于学棋的孩子来说,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家长所能带给孩子的并不比老师少。
为什么这么说?
虽然棋校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,但是最了解孩子的,毕竟还是家长自己,而且,即使老师对孩子非常随和,孩子内心还是会对老师有一份敬畏之心,可能跟老师的沟通还是不如和父母沟通来得轻松。
对于孩子的学棋,家长和老师配合起来,才会事半功倍。一位优秀的棋童家长,即使不懂围棋,也不会放弃自己引导和监督的责任。
其实,不只是围棋,其他兴趣爱好的学习也是同理。
学棋,要耐得住寂寞,经得住诱惑。孩子的年龄较小的时候,贪玩好动很正常,在棋校里有老师监督认真学习,但是回到家里,孩子练习的时候就需要家长来进行引导和监督了。
围棋课结束后,老师一般都会布置相应的练习,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配合老师,留意孩子练习时的态度和下棋时的态度了。
可能一些家长觉得学习是需要自觉的,但自觉性也是一步步培养出来的,如果一直不管不问,可能会适得其反,不仅培养不出自觉性,还导致孩子学棋的态度散漫。
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,最需要的就是肯定,有了肯定,孩子会更有学习下去的动力。
老师的鼓励是一方面,孩子更希望得到的应该就是来自于父母的肯定了。父母对于孩子孩子及时的肯定,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。
但是并不建议敷衍式的夸奖,父母发自内心的肯定才可以成为孩子行动的力量,让孩子能够养成好的习惯,是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。
对于孩子的心理的引导,相信没有人会比父母更合适。孩子经过了一系列的学习和比赛,会经历赢棋的喜悦,也回品尝输棋时的苦涩,无论是胜是负,都需要有一个人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引导,告诉他胜不骄,败不馁。
另外,作为家长,在孩子学棋的初期要淡化输赢观念,不要将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,因为孩子在学棋时,是培养独立思维非常好的一个方式。
希望大家都能做聪明的家长,为孩子做长远的考虑。如果选择了围棋,真的不要轻易放弃,学会坚持,是孩子一生的财富!
手手君注
最初向姚老师约稿,只是为了请她分享对围棋启蒙教学的经验。但看到这篇坦诚详尽的成长经历,那股奔涌的朝气,字里行间里的坚韧,对围棋的热爱,扑面而来。姚老师之所以让学生和家长们敬佩,不仅因为她的认真、严格、经验丰富,更重要的是,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磨炼出的同理心、平常心和那股韧劲,也耳濡目染地感染着孩子们。
手手君和姚老师打了个招呼,如果你在孩子围棋学习上有问题想请教她,可以加这个二维码,当然也可以在本文下方留言,我们也会代为转达并回复。
欢迎你关注 大手牵小手 这个宝藏级的公众号!很多名师、名校长以及鸡娃有道的家长,都源源不断地提供者各种好的方法和资源!记得把 大手牵小手 公众号设为星标,这样就不会错过啦!
关于兴趣爱好方面的经验,你可以戳 大手牵小手 的另外几篇干货:
关注专注力方面的干货,大手牵小手 有很多专业的独家精华文章:
《你家孩子是哪种专注力类型?视觉/听觉/动觉,找对原因就豁然开朗了!》
《几个很有用的专注力小游戏,从幼儿到小学生都适合!附干货资源!》
《专注力的爆发性、持久力和指向性,学会观察才知道孩子到底缺的是哪块!》
如果你在找一些适合孩子的片源,推荐阅读 大手牵小手 的独家精华文章:
《BBC居然有拍给孩子看的哲学动画片?每集才5分钟,简洁中见智慧!》
《这几部思维益智的纪录片,教会孩子用理性思维明辨真伪,逻辑强大更聪明!》
《赞!这部新出神作,每集才5分钟,把东西方文化史为孩子串成气势恢宏的一条线!》
《这些每集才5分钟的优秀纪录片,不伤眼又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!推荐!》
如果你在考虑暑假带娃玩玩,推荐阅读 大手牵小手 的独家精华文章:
《看完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贡献出带娃游古都的私藏研学攻略!怒赞!》
《学霸妈贡献的亲子研学攻略,光是这几个“隐秘角落”就真心超赞!》
《中文系的妈带娃玩北京,果然思路不一样!避开人潮玩得气定神闲!》
《苏州竟然有人少景美的亲子夜游园,对面还有历史韵味的宝藏级酒店!亲测!》
《好吃好玩的成都亲子游报告!看熊猫、涨姿势、拔草网红亲子酒店~》
《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坐火车旅行一回?这个爸爸用N次亲子游的经验告诉你~》
更多好文章源源不断推出,记得关注 大手牵小手 后设为星标,这样就不会错过啦!